李常娥,几乎每个初次听到这一名字的人都会善意一笑,自然联想到那个“奔月”神话中美丽的女神。现实中的“常娥”是我校财经管理第的一位青年女教师,她同样在用美丽的青春追寻属于她的梦想——做一个好老师。
李常娥老师2003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数学专业,是一位年轻的党员,04年开始担任班主任至今,其中06年担任对口班班主任和数学教学工作。在工作中,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,那就是:
充满激情。李常娥老师讲课全心全力投入,声音清晰宏亮,甚至有些在相邻教室上课的老师和她开玩笑:“你能不能把声音放轻点,把我的声音都盖了,我的学生也在听你上课呢!”在她的字典里仿佛从来就不曾有过“职业倦怠”这几个字。
一丝不苟。也许是女性的细腻,也许是数学的严谨,共同造就了李常娥老师的这种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。任教的班级虽多,数学作业量虽大,但还是经常看到她为学生面批作业,个别辅导,不由让人暗生敬意。一丝不苟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的严谨细致,也体现在对自己严格要求。“五笔”打字,用起来快,但学起来难,许多老师放弃了,但她特地买本教材,硬是把“五笔”输入法“啃”了下来。
爱生如友。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。”“爱生如子”是一种爱,但李常娥老师更愿意把学生当朋友。心直口快的个性,学生放学时一声“路上当心”的暖暖关照,音乐、韩剧、虚幻小说,也能聊个子丑寅卯,这个学生眼中的“严师”,课后就像一位大姐姐。
事业为重。从教,有人把它当职业,有人把它当事业,李常娥老师属于后者。工作,在李常娥老师心中不仅承载着她的人生价值,也是她获得幸福的重要源泉。在办公室很少听到她谈论年轻女性普遍关心的对于发型、服饰的话题,她留给人的印象是仿佛有永远也批不完的作业。“下班”的概念对她而言也很模糊,因为活动的场所还离不开学校,谈论的话题很多还与学生有关,有许多属于年轻人的美好时光,在李常娥老师那儿似乎也被工作充实了。是的,一个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的人,她的付出不仅是辛苦,也是幸福;学生占据她的不仅是时间,还有她的灵魂。
如今,李常娥老师用青春耕耘的这片教育园地已渐渐饱满,渐渐金黄,丰收的喜悦里除了可以触摸到的市教育局的“嘉奖”,市职教论文一等奖,还有毕业生留下的口碑:“老师,你是我一生的朋友。”